漫談石斑魚

石斑魚小檔案

 

    前幾期談過海魚家族中很大的一個家族:鯛科魚類。今天我想帶大家認識認識另外一大家族:石斑。石斑於在全世界海洋裡,也是品種繁多,家族龐大的一群,全球鱸科大約超過五百種,在眾多石斑魚的品種裡面,有很多都是重要的經濟性魚種。

    石斑可以說是亞熱帶海域到熱帶海域裡面,最具代表性的魚種。大部分石斑都是屬於定住性的魚類,地域觀念很強,有自己居住的洞窟。所以在珊瑚礁或是岩石的岩穴中,都可以發現他們的蹤跡。如果這個洞穴裡的這一條石斑被釣走或是抓走,要隔一陣子才會有另一條石斑魚入住。只有很少數的石斑魚種不是屬於定住性的,如豹紋豹鱠或是橫斑豹鱠一類,才是屬於在珊瑚礁周圍巡弋洄游,扮演主動出擊的獵食者。

石斑魚在香港

 

世界上最喜歡吃石斑魚的,大概非香港人莫屬。相對於日本人喜歡吃洄游性魚類如旗魚鮪魚鰹魚等,香港人對於礁岩魚類(日本人說的根魚”)的喜好及狂熱我想絕對不下於日本人之於洄游魚。一方面固然是由於緯度、氣候影響了魚種的不同,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香港人的漁業往南洋地區發展的時間甚早,進而對於亞熱帶地區到熱帶地區的魚種有更多的飲食接觸,才導致今天的飲食文化成型。

 

正如香港老饕客口中所說的「四大天王」,意指四種名魚:蘇眉、老鼠斑、青衣、紅斑。石斑類四居其二 (另外兩種屬於隆頭魚科,也是珊瑚礁魚類) ,由此可見其重要性之一斑。當然在台灣,也因為跟港澳之間的文化、商業的交流十分密切,再加上台灣其實一直也有許多廣東、港澳人士長期定居,當然石斑魚的料理也就進入台灣的飲食文化之中了。

其實台灣只要是有珊瑚礁或是岩石海岸的地方,都有石斑魚的存在,不管是俗稱紅條的豹紋豹鱠,或是俗稱黑貓格的橫帶鱠,在淡水、基隆、東北角乃至於澎湖,都有他們的蹤影,筆者也曾在上述地區釣過很多條。至於大型的深海石斑,早些年在基隆嶼,龍洞鼻頭角沿岸一直到龜山島或是花東一帶,台灣一直都有很多重磯釣的上鉤紀錄。筆者現在到基隆去買魚,經常有還是可以看見大型石斑在基隆魚市場上出現,至於這些魚是本港現流貨色,還是帛琉一帶捕捉的漁獲,坐飛機回來的,辨識上那就需要一點好眼力囉!

 

石斑魚料理

 

石斑魚實在是一種全能型的魚類,適合各種的烹調法,換句話說,它是一種值得讓廚師大顯身手的魚。不管是日式的生魚片、酒蒸、鹽燒;或是港式的清蒸、炒魚球、紅炆魚頭、碎蒸腩,都是料理的好菜式。而到了台灣,又有更多的料理方式被開發出來。在我店裡最常做的,還是清蒸的方式。雖然這已經是一道偏向港式的菜色,但是蒸魚的醬汁卻是我們店裡的特製。

一般港式的蒸魚用醬油(生抽)及蠔油、魚露調味,味道鹹中帶鮮。我店裡的清蒸石斑,選用十二兩以上到一斤半之間的貨色。一般以紅條石斑或是玳瑁石斑為佳,其他品種實在太多就不敢隨便推薦,要看到魚種才能說。上蒸籠蒸10-12分鐘,起鍋後調味,用蔭油、破布子加上蠔油。提味增鮮之外,更多了一分鮮甜圓潤的口感。之後灑上蔥絲、淋上一匙熱油,一道蔥油石斑就完成了。

由於自己本身就是廣東人,家裡吃石斑魚實在是從小就吃到大,歷史十分悠久。很多年前我還試過一道很特別的石斑魚料理,叫做「三杯老斑頭」。做法就跟三杯雞差不多。大型深海石斑魚頭買回來以後,取胸鰭及喉部的肉塊,剁成塊狀,用煮沸的開水淋燙過一遍,沖冷水洗去魚頭上細小的鱗片備用。之後起乾淨油鍋,倒入黑麻油小火爆香薑片及蒜頭,轉大火倒入石斑魚頭塊爆炒,至魚頭變色後加入米酒、醬油、蠔油、少許砂糖收乾湯汁,最灑上一把九層塔,一道香噴噴的三杯老斑頭就上桌囉!要是不告訴你那是什麼東西,保證你吃完還是一頭霧水!!

迴響

  1. HCC 說道:

    阿布說:從北京回來要吃喔!
    [版主回覆08/09/2007 11:03:34]歡迎囉,再切一堆小黃瓜給她做蔬果沙拉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