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砂下的美味—比目魚 (二)

比目魚日式三招

        上一期介紹過比目魚的生魚片,這一期繼續上期未完的部分,介紹數種不同的料理手法。事實上比目魚是一種味道很甜,肉質很結實的白身魚種。大型的比目魚很適合熟食,但是一兩公斤的大小,以日式的五枚切法處理完以後,肉身的部分就有很多做法可以變化。

        傳統的日本握壽司,要使比目魚肉身變柔軟,會用浸濕潤的昆布將之包裹一個晚上,放在冰箱內冷藏,第二天再取出來切片,做成握壽司的材料,吸入昆布的香味及甜味,比目魚的口感更加鮮甜。但是現在流行的做法已經不用這種方式,取而代之的是即切即食,品嘗它爽脆結實的口感。雖然甜度沒有像包裹過昆布的方式那麼高,但卻多了幾分結實的咬勁。

        我店裡採取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,一種做法是直接切片後捏握,加上辣蘿蔔泥及少許蔥花,吃的時候沾少許果醋加醬油各半調成的沾汁,以微辣微酸的口感為比目魚提味。

        另一種是將切好的握壽司魚片靠魚皮的一側朝上,側邊輕輕切上兩三道刀痕,捏握壽司的時候將之握在與醋飯接觸的內側,然後取噴燈用強火噴三秒鐘,見表面略焦即可,然後在握壽司上放上切的極薄的檸檬片一小片,灑上一點點玫瑰岩鹽即可上桌。這種做法魚的甜味被噴燈加熱逼出來,而深入到表皮的內側,再加上玫瑰岩鹽與檸檬片的提味,吃起來有強烈的感覺。

        上一期提到比目魚稀少而特殊的鰭邊肉,這裡也可以做出另一道特別的料理。將之切成適口的大小,取一個漂亮的玻璃小碗或是清酒小盃,鰭邊肉擺在裡面,加上辣蘿蔔泥,切細的茗荷及細蔥花,最後淋上少許三杯醋及果醋,這道鰭邊肉的生魚片就完成了。鰭邊肉爽而脆的口感,咬在嘴裡會讓你幾乎不相信這是魚肉,到底是魚肉還是海螺?抑或是蝦肉?甚至是松阪豬頸肉?這道鰭邊肉絕對會有一種恍然交錯的感覺!

        最後一道是比目魚鰭骨酒,以前雜誌裡就就紹過岩魚骨酒的做法,我們也可以借用這種做法來處理比目魚剩下的魚骨、魚鰭、魚尾部位。雖然大部分的魚肉已經用五枚切法處理出來,剩下的幾乎只是一付空骨架以及魚頭魚鰭等部位,但是還是大有文章可以炒作。骨酒是一種很好的處理方式,將魚鰭部位切下來,灑上一層薄鹽,然後放在烤箱裡用遠火烤透,當這片魚鰭逐漸冒出油脂,變成金黃酥透的一片時,就可以準備溫熱至攝氏七十度左右的清酒,將這片火熱香酥的魚鰭快速的浸入到清酒裡面,動作正確的話,你就可以聽見輕輕地嗤的一聲,接著清酒表面快速泛起一層金黃色的油脂,香味也在這時散發出來,整盃清酒也從原先的透明色澤逐漸變深,成為美麗的淺琥珀色或是淡淡的金黃色,這個時候就可以趁熱舉杯,連嗅帶飲;盡情享受這比目魚骨酒的滋味。

        在日本這一做法淵源已久,不僅僅是比目魚可以這樣做,現流的小型石狗公或是喜知次(一種鮮紅色的溫帶水域石狗公魚類)作骨酒也很不錯,虎河豚的魚鰭更是浸泡骨酒的好材料;至於深山溪流裡的溪魚,不論是岩魚、山女鱒或是香魚,都可以拿來做骨酒。其實各種材料的變化多端,應用之妙不外存乎一心而已,大家可以聞一知十,自己嘗試應用,創造出新的料理喔!